说着,当即顿住了。

    五成?

    五成利?

    一分钱一斤的蜂窝煤,竟还有五成利?弘治皇帝惊住了。

    一侧的三位阁老也是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内阁之中,气氛诡异到了极点。

    三位阁老宛如见鬼一般看着宋青山,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来。

    五成利?

    如此简单三个字,却是惊雷一般,落在他们的头上,时间,教人反应不过来。

    “宋青山莫不是玩笑吧?”谢迁已是懵了。

    “对,莫要玩笑,莫要玩笑。”刘健忙挥手,呼吸,竟是有些急促。

    不敢置信。

    同也有些难堪。

    这若是真的,方才,他们的那番丢人呐!

    “下官不敢妄言。”宋青山开口。

    说出了实情,他反倒平和了。

    先前他犹犹豫豫,吞吞吐吐,也是因为皇帝陛下与三位阁老已然误会他了,认为这是亏本生意。

    而随着三位阁老鞠躬之后,这误会变得越来越深。

    那感觉就像你做了一件好事之后,所有人都开始心疼你、可怜你、吹捧你,结果你做的这好事,只是为了挣钱,而且,可能还不少挣。

    可想而知,那些心疼你、可怜你、吹捧你的人,心情,将是何等的复杂。

    上侧,弘治皇帝也是一脸惊愕的样子,不敢置信的问:“当五成利?”

    宋青山点头:“非但如此,这五成利只是臣亲自测试的,依据上一次自大同运送一万块蜂窝煤的亲身经历而来。”

    “而事实上,小规模的测试,所核算出的利润,是最低的。”

    “日后,随着规模的扩大,运输体系越发成熟,其中利润,或可达到七成!”

    七成!

    七成啊!

    弘治皇帝眼睛睁大,一副哔了狗的样子。

    这这大发了!

    方才他还心疼这小子,直接送出了两成股份。

    结果,这小子回头便说其中利润,竟是这般恐怖?

    旁边,三位阁老不知道为什么,忽然就很想骂娘啊!

    这玩笑闹大了!

    方才他们还因为宋青山心系江山社稷,为了完全百姓做亏本买卖而鞠躬,以示敬意。

    可眼下。

    丢人呐!

    而后,三人皆是怪异的看向了宋青山,面目不定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也紧盯着宋青山,看似平静的面目之下,却是蕴着几分杀气。宋青山见状,暗感不妙。

    他想说臣本来是想交代实情的,可是陛下你们先入为主了啊,怪不得臣啊!

    陛下,那两成利,臣不要了,不要了。”

    仓皇的解释之后,他又面相三位阁老。

    “还有,三位师傅,嗯抱歉了,抱歉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忙是还了三个鞠躬,说了句告退,便快速离开了。

    内阁之中,一阵平静。

    过了片刻,却是刘健轻笑出来。

    “无论如何,这小子总算是有功的,咱们三个老家伙给他鞠个躬,倒也算不得什么。”

    道理,自是对的。

    莫管那小子是否赚银子,可人家计划之中,确实可以援助万千农户百姓。旁边的谢迁、李东阳也是笑呵呵的点头,表示认同。

    拜都拜了。

    很快,气氛又恢复如常。

    另外一边,宋青山亲自来到城外。

    区区一日之后,数千人手已准备就绪,还有骡子、四轮马车等,准备万全。

    宋青山亲自为带队的宋三等人送行。

    “到了大同之后,无需忧虑,晋王殿下自会安排好一切,吾已在信中说明了,尔等取货、运送便好。”宋青山受到。

    “公子放心,定不负命!”宋三很是果决。

    宋青山点头。

    这宋三办事,他还是很放心的。

    不出意外,这煤炭的生意,马上就会真正的做起来。而此时,大同。

    晋王朱知烊收到宋青山的信件之后,有点想骂娘。“一分钱?一分钱一块?”

    “干脆不如送好了!”

    朱知烊欲哭无泪。

    因为,售卖的价格,太便宜了。

    他本指望着蜂窝煤发一笔横财,却不想,直接被宋青山这一分钱的价格,给击垮了。

    当然,宋青山的信中,也是有好消息的。

   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朝廷的通商司参与进来。

    这也就意味着,在大同,乃至于整个山西这边的诸多煤矿,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开采了。

    因为,原本这诸多矿产,是朝廷的,他先前买下诸多山头,属于私商,朝廷真正纠察起来,那便是大罪。

    “赚不了大钱,便赚些小钱,好在可以细水长流!”

    于是,朱知烊开始忙活起来。

    雇人,雇人,还是雇人!

    短短两日之间,他足足雇佣了近三万人,其中,有一万人负责直接生产蜂窝煤。

    核算下来,原料充足的情况下,一人,一日之间可生产蜂窝煤数百块,乃至千央!

    也就是说,一日产量,可达数百万块。

    利虽薄,但量大!

    也等于是弥补了价格低廉的缺点了。

    “产量没问题,接下来就看宁老哥你的运送能力了!”朱知烊似笑非笑。然而,就在两日之后,宋三带着数百骡子车来了。

    一辆车可以运送两千块至三千块,这数百辆车,一次,便可以运送一两百万块的蜂窝煤。

    这阵势,可以啊!

    朱知烊再度看到了希望。

    “晋王殿下,这,只是一个开始,后续将会有更多运送车辆抵达。”宋三说道

    “好好好!”

    朱知烊不住点头:“快,装车,装车!”

    众人忙络之下,装车完毕,宋三等人简单的休息、吃喝之后,便开始返程。

    骡子的耐力不错,两三只骡子拉一辆车,再加上车上所装的煤,并不多,故而速度也是极快的。

    三日之后,第一批近两百万块的蜂窝煤回到京城,在一片早就布置好的空地上,开始卸货。

    那一架架四轮马车,长度,足有两丈。

    卸货之际,一道道身影忙碌之际,热火朝天!

    属于大明的运输大时代,来了!

    “不错,招人继续,前期,尽量招到三万人!”

    “四轮马车还有骡子,在保证一定程度的休息的同时,尽量多次运输。”宋青山一番安排。

    此一番运输的事实证明,如此售卖蜂窝煤的利润,还是很大的。

    因为高速公路的原因,形成较快,四五天便可以跑一趟大同。

    一个月,最少可以跑六次。

    以此番运输为例,一个月便可运一千多万块的蜂窝煤换成银子,便是一万多两。

    而运输成本,甚至不足五千两。

    再加上晋王朱知烊那边的成本,实际算下来,利润将近六成。

    又是一番安排之后,宋青山懒洋洋的回到宋府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朱秀荣等人正在吃晚饭,宋青山凑过去,正要吃饭,所见之下,却是愣住了。

    桌上的饭菜,相当的简陋。

    只有一菜一汤。

    虽说也有荤有素,可也太简陋了吧?甚至有些寒颤。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”宋青山不由得侧目。

    宋青山暗暗皱眉。

    平日里,他的事情太多了,四处奔走,吃饭时间自也不固定。

    于是便吩咐朱秀荣等人,按时吃饭即可,不用等他回来。

    可是,他怎么也没想到,他不在家的饭菜,竟是这般的简陋。

    “府上没有银子了?”宋青山直接开口问。

    “不是的。”

    朱秀荣有些尴尬,小声道:“前些日子听闻夫君要雇佣许多生意又可能会亏所以才会节衣缩食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便是,夫君做了许多事情,为了以防万一,这府上的用度,能缩减的,便缩减一些。”

    一番言语,令得宋青山沉默下去。

    片刻后,他沉声道:“而今,府上还有多少银子?”

    朱秀荣道:“大约十万两吧,不过大半都存入通商银行了。“

    宋青山感无以言表。

    把银子存入通商银行自是没问题,毕竟放着也是放着,存入银行,还有些利息。

    可是存了银子之后,府上仍旧有数万两的银子啊!

    这就好像一个亿万富翁,每日吃糠咽菜一般,实在没必要啊!

    就算你要省,也没这么个省法啊!

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宋青山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他自是明白,朱秀荣也是为了宋府着想,这是持家有度。

    莫说家有数万两真金白银,换做其他人,便是有个数千两,都能给你吃出花来!

    太节省了!

    或许这也跟丈母娘,嗯,也就是张皇后的教导有关。

    毕竟在下嫁之前,朱秀荣便在张皇后的引导下,开始学习织布等女红事宜。

    “去,教人加两个六个菜。”

    朱秀荣吩咐,而后自身后取出一件皮衣:“相公,这是那唐寅命人送来的貂皮,听说,甚是暖和。”

    “妾身便将那貂皮做成一件大衣,你来试试,看合不合身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旁边的王满堂、刘美人、苏三几乎是同时拿出一件貂皮大衣。

    宋青山愣了愣。

    什么意思?

    她们几个竟是开始亲自做衣服了?

    顿了顿,他起身试衣服。

    自是相当合体的,尤其是那貂皮大衣十分保暖,哪怕他走到外面,感受着冷风吹拂,身子骨里面,仍旧暖暖的。

    “这貂很不错啊!”

    宋青山笑了笑:“是唐伯虎送来的?”朱秀荣道:“正是,唐寅曾说,此貂皮乃是自自贸区交易而来,再行追溯,或与女真有关。”

    宋青山深深点头。

    这自贸区的意义果然非同凡响啊!

    竟是连女真都掺和进来。

    而对于女真,他自是十分清楚,在后世,有一个人叫做统一女真,其后人又将闯王李自成给打败了,占领了京城,成立了另外一个王朝。

    有意思了!

    略微缓了缓,宋青山回神过来,严肃道:“日后,无需节省,更无需节衣缩食。”

    “老子辛辛苦苦挣银子,是为了这个家更好,让你们不愁吃喝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节省,老子的努力,又有什么意义呢?”

    言语之后,宋青山暗暗感慨。

    朱秀荣之所以如此节省,其原因便在于府上可用的银子不多。如先前,府上百万两银子巨款在前,又何须如此节省呢?

    所还得挣银子啊!

章节目录

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竹杖翁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83章 该赚的银子一分钱不能少-宋国 姓氏,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,一本书并收藏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