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青山仔细回想缓缓道:“确实有些少,您也看到了,此番,臣为的乃是天下百姓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摆手:“朕知道,知道,你也是好心,只是,利,到底有几成啊?可有一成?”

    宋青山略微闷着头:“一成,还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轻轻应了一下。

    能有一成利,已经很可以了。

    毕竟,要将普通的煤制作成无烟、不臭、又可也安全使用的蜂窝煤,其中所费的功夫,定然不少。

    还有便是,将煤自山西运送过来,又要许多成本。

    就是如此多的本钱,一斤蜂窝煤仅卖一分钱,定然没多少利润啊。总体而言,蜂窝煤不赚钱,但却可以惠及天下百姓。

    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了!

    “不错,驸马,此番,你做的很不错啊!quot弘治皇帝投去赞赏的神色。三位阁老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只是,很快,随着一封奏疏的传来,内阁的气氛,又严肃了几分。奏疏上说,一些个农户因为争抢山上木材的问题,打了起来。打架之人,足有数千。

    山上的树木,算得上是无主之物。

    而木柴可以卖钱,所以,两伙农户才因此打了起来。这事,倒是不大。

    因为随着蜂窝煤的出现,木柴不再值钱,以后也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。

    可随之而来的,又有一种危机。

    木柴不值钱了,这些个以木柴为生的农户们,等于是断却了一条挣银子的路啊!

    问题,似乎又回到了先前的那个点。

    刘健忍不住道:“宋青山,对于先前以售卖木柴为生之人,你可有办法解决啊?

    宋青山笑了笑:“刘公,此事,易而,马上就会得以解决。”

    刘健诧异:“哦?如何解决?”

    宋青山直接道:“运送蜂窝煤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故,此一番,在前期,下官准备招募两万至三人的人手运送蜂窝煤。”

    “经过下官探查,这些人力的主要来源便是先前售卖木柴之人、以及诸多农户。”

    “每户只取一人,便可解决京畿附近二三十万人的生活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而在日后,取用的人数将不断增加,预计,可达百万以上,届时,便可惠及整个北直隶的农户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三位阁老轻轻点头。

    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这小子竟是要利用农户们来运送蜂窝煤。

    可想而知,能让农户们主动劳作,开出的薪酬,怕也不低。

    而薪酬高了,运送的成本,也就高了啊!

    一番思考之后,刘健忍不住道:“宋小当真不会亏损?”

    谢迁也跟着道:“是啊,此一番,你非但的解决了百姓们受冻的问题,同时也给了许多人的生计!”

    李东阳也点头:“如此低廉的价格,怕是不行吧?再涨一些吧,万不可亏损啊!”

    波及百万户,影响数百万、乃至于近千万人的大生意啊!

    这生意一旦亏损了,定然无法持续下去。

    宋青山闻言,略微垂头:“三位师创却储多成本,还可以小赚一些。”

    三位阁老惊呆了。

    就是这还可以小赚?

    还有一成的利吗?

    弘治皇帝也是暗自一惊。

    这小子,用一件事,干了两件大事,竟还有利可图?

    他忍不住道:“驸马,你从实说来,到底有几成利?”

    宋青山老脸一红:“这那个下,没利啦,最起码臣没多少利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眼睛一瞪,不怒自威:“快说,到底多少利?”

    面对弘治皇帝的喝问,宋青山略微低着头,不敢直视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三位阁老,都希望蜂窝煤的生意,能够盈利。

    毕竟这可是关乎到千万人口的大生意啊。

    若是不盈利,定然是无法长久继续下去的,与这千万人而言,乃是相当大的打击。

    然而,从眼前皇帝陛下与三位阁老的反应来看,似乎对些误解啊。

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片刻之后,弘治皇帝叹了口气,轻轻摆手。“好了,驸马,你无需说了。”

    “朕,都明白!”

    见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慨叹着:“其实,对于诸多贫苦的百姓又岂非会视而不见。”

    “朕,自也是知道他们的生活,是极为困苦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能有这份心,不惜舍去利润,也要援助这些百姓很是开心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很是欣慰的看着宋青山:“你,不愧是朕之好儿郎啊!”

    旁边,三位阁老的面上也多了几分惆怅。

    问题的根源便是穷苦的百姓。

    这两年,大明确实是愈发的强大了,可谓是四海升平,无外敌再敢来犯。毫不气的说,在大明这百年历史之中,是绝无仅有的。

    太皇帝帝固然是厉害,却也只是将先元给赶跑了。

    皇帝自也厉害,五征漠北,更是七下西洋,将大明的强盛,展现于寰宇内外。

    但,无论是太皇帝帝还是文皇帝所做之事,只是将敌人赶走不能教敌人害怕。

    到了而今的弘治朝,强盛的国力,直接是令得外敌惊惧,打心底害怕。如小王子主动请求开设自贸区,主动求和,主动求商贸,历来都是罕见的。可是,在这份强大的背后,与大明而言,还有着长足的路要走。

    最显而易见的,便是教四方百姓吃饱穿暖。

    此一番北直隶受灾,朝廷虽是免去了赋税,可百姓们的收成,仍旧不理想。粮食不够,便很难活下去,更别提卖粮换银子了。

    对此,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装糊涂。

    因为,没有办法啊。

    总不能给百姓们发银子吧?

    就算想发,那也发不起啊。

    就在这等境况之下,宋青山这一雇佣农户劳作,竟是轻而易举的将朝廷不愿直视、不敢直视的问题,给解决了!

    最主要的宋青山这小子,为了这无数的百姓,舍弃了自己的利润,乃至亏本。

    “呼!”

    大学土刘健缓缓起身,走到宋青山跟前:“宋青山,你为国为君为民心系天下,顾及苍生,老夫不及也,请受老夫一拜!”

    开口之间,竟是深深鞠躬。

    宋青山本微低着头,忽而闻言,又见刘健鞠躬,吓的一个咯噔,忙是避开。

    这大礼他可是万万受不起的。

    毕竟,这可是百官之首,连皇帝陛下都极其敬重的存在,德高望重,他哪里能

    受得起这等大礼?

    然而,还没等他反应过来,后面的谢迁跟李东阳也上前一步,同时鞠躬见礼。

    宋青山整个人都有点傻了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也渐渐回味过来。

    似乎误会大了!

    无论的皇帝陛下还是这三位阁都觉得他做蜂窝煤的是亏本生意?

    然后,还是这般的感慨,还对他这个后生晚辈行如此大礼?这这这。

    上侧,弘治皇帝严肃了几分,开口道:“宋青山,愣着做什么?还不快快扶起三位师傅?”

    一贯镇定自若的宋青山双手都有些抖。

    却是不敢耽误,忙上前道:“快快,三位师傅快请起可当不起您三位的大礼。”

    起身后的刘健却是摇头:“此之大义,莫说是老夫,哪怕是天下所有读书人拜你,你也是受得起的!”

    宋青山几乎快语无伦次了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竟是这般牛了?

    自然,细细想来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和三位师傅,先入为主,再加上他犹豫的样子,以为他做了亏本生意,不好居功,自也不好开口。

    舍弃自己的利益,救济这北直隶近千万人,是何等的大义啊?

    可问题蜂窝煤生并不亏本啊。

    宋青山一阵头大。

    误会越来越深了。

    他甚至能想象将实情说出,三位阁老的样子怕是会悔恨不已吧?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既然蜂窝煤生意可以盈利,那便是一门生意了,跟救济百姓、舍己救似乎没什么关系了啊。

    可若不说出实情他良心上也是过意不去的。

    而就在此间,弘治皇帝想了想:“驸马,你深明大义,不惜舍弃利润而救百姓,此等赤诚之心,朕,岂会寒了你的心?”

    “这样吧,蜂窝煤的生意,通商司这边便减少两成股,赠送与你。”

    “待得木炭价格缓和,你这边呢,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蜂窝煤的售价,如此,便可以减少些许损失,乃至于盈利。”

    “但你记得,雇佣的农户,万万不得轻易解雇,最起码到明年秋收之前,不得解雇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为大局着想。

    涉及的农户,太多了,足有百万户,这百万户的背后,可是近千万的人口。而今既然有了解决的办法,朝廷自是不能置百姓们生死于不顾。

    宋青山闻言,几乎快惊杲了。

    有那么一瞬间,他很想把那所谓的良心,油炸煎煮给吃了。

    什么狗屁良心,哪里比得上银子重要。

    要知道,那可是两成的干股啊。

    蜂窝煤虽是赚的不多,可这玩意源远流长,足可以躺赚百年、乃至于数百年的银子。

    可是,在犹豫了那么一刹那之后,他还是恢复了理智。

    因为他的初衷是解救、帮助万千农户啊!顺带少挣点银子。

    所以他深深的沉了口气,平和道:“启禀陛下,其实蜂窝煤的生意并不亏损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笑着点头:“朕懂的,你自是不想居功,可朕岂可叫你这样忠义之士寒心呢?”

    完了。

    好像有点解释不清了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他一咬牙,只得抛出一颗重磅炸弹。

    “陛下,蜂窝煤的生意,非但不亏损,而且还有许多利可图。”

    宋青山果决道:“抛却制作、人工、运输等成本之后,大抵还五成利。”

    弘治皇帝和蔼的笑着:“嗯,你不要说了,这般大的生意,有五成。”

章节目录

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竹杖翁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82章 一本万利的买卖-宋氏怎么读,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,一本书并收藏明朝巨富宋青山柔柔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