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今天到仪凤门外送人,回程时听护卫们说,狮子山上有个文会,就上来看看,看一下我大明文化鼎盛的盛况。”李景隆自然也知道,自己来这里不伦不类,但没办法,李云睿给他安排的任务,今天是最好的时机。

    仪凤门是南京十三座城门之一,取自“有凤来仪”,就在狮子山下,紧邻长江,是北上、西行的必经之地。

    听了李景隆的解释,解缙和胡广才稍微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几人简单聊了几句,李景隆就看解缙和胡广二人,给众位文人士子评价文章、诗词,时不时也插上几句自己的意见。

    曹国公李景隆到来的消息,将文会推向了,很多人搜肠刮肚,想做出一篇好词或者一首好诗,期望在李景隆面前露个脸。如果能获得大明朝臣之首的赏识,或许进入仕途后,会走得顺利一些。

    突然间,李景隆在士子送来的诗词中,发现了一个人名,他的眼皮跳了起来。顺手抄起了这个人写得一首诗,兀自念了起来,“片片飞花逐水流,伤春何处最多愁。红妆独倚阑干立,望尽征帆不下楼。不错,这首诗还算不错,是我今天看了这么多诗词中,最满意的一首了。解学士、胡侍读,两位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解缙和胡广两人将诗拿了过去,快速看了一下,解缙开口说道,“这首诗堪得上一个佳字,一个逐字……”

    解缙对这首诗的点评,李景隆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,他的内心现在无比的震惊,今天他除了要当文豪外,还负有一个艰巨的使命——结实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。李云睿给了他三个人名,让他无论如何笼络住这三个人。

    三人中,其中一个人,就是这首诗的作者——曾啓。还有两人是一对兄弟,一个叫周述,一个叫周孟简。

    李景隆不知道李云睿是从哪里知道这三个人的名字的,但他看了这首诗之后,发现儿子看人的眼光真准,曾啓的才气不俗。剩下两个人,不知道他们的才情如何?

    李云睿给李景隆这三个人名字,是永乐二年的状元、榜眼和探花。他之所以能记住这三个人名,是因为这几个人的花边故事。

    曾啓,号称酒缸,属于海量的那种,喝酒能无中指喝,一直喝,曾经和外邦友人喝酒,喝了三天三夜,把所有人喝趴下了之后,自己面色如常。

    至于周述二人,则是有一段让榜眼的戏,本来朱棣点了周孟简为榜样,周述为探花。但在大殿之上,周孟简以周述是兄长为由,坚决把榜眼让给了周述。

    就是因为这些小故事,李云睿才记住这些人。虽然这三个人,在历史上名声一般,但给李景隆当当助攻,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很快李景隆也找到了周述和周孟简二人的诗词,随便找了个理由,夸赞一番。因为三人都是江西人,李景隆顺嘴说了一句“此乃江西三才子,前途不可限量”。

    被夸赞的人,自然是心中欢喜,曾啓三人连连谦虚,表示国公谬赞了。

    有开心的,肯定就会有不开心的。有人就对李景隆提出了疑问,很多人不耻他打开金川门之事,认为他有亏忠义,嘴上不敢说,心里肯定膈应。再加上李景隆是武勋,他他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文会,更没有资格评价士子的文章。

    话传到了解缙、胡广二人耳朵里,二人略带尬色,看向了李景隆。

    李景隆面色如常,微微摇了摇头,说道,“且不说我是左柱国、文臣之首,有为朝廷发掘人才之责。这位士子说我没资格评价,不如我做一首,请这位士子评价一下如何?”

    对方只是一个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,而李景隆贵为国公,身份差距如此之大,被人攻击了,李景隆还不恼怒,就凭这唾面自干的淡定,在场的所有人高看了他三分。

    李景隆转身对着奔腾而来的长江水,恰巧水面之上有一艘小船,上面有两个老者在喝酒。

    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……”李景隆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解缙、胡广都是才子,一听这大气磅礴的气势,被镇住了,从来没听说过,这个大草包有诗才?难道是深藏不露?

    士子们也心道,这曹国公肚子里有点料啊。

    “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李景隆脸不红,心不跳。

    此时在周边围观的士子,都停下了讨论,听李景隆“做词”。

    “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背完这首《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李景隆看着眼前的一群人。

    抬头四十五度望向天空,李景隆一副悲苦之象,长叹了一口气,说道,“世人都说我与谷王开金川门,是首鼠两端、不忠不孝。但当时那种情况下,陛下靖难大军压境,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。城内有数十万百姓,若战火一起,多少百姓会家破人亡、多少人会流离失所?”

    “你们当中有河北、山东、直隶的士子,想必应该有体会?打仗带给百姓的是什么?是妻离子散,是亲人阴阳相隔!”

    “说句难听的话,我可以选择率兵抵抗陛下的大军,看着那些士兵流血牺牲,看着百姓尸横遍野,用你们的话说,我这是尽忠。我也可以用这个理由,去搪塞那些失去丈夫、儿子、父亲的士兵家属,失去亲人的无辜百姓。我会活得很好,即便抵抗失败了,我也能活下去,因为我是开国功臣之后,享有子孙免死的特权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我想问你们一句,你们所谓的忠,是忠于什么?是忠于某一个人?还是忠于大明的万里江山、亿万百姓?”

    “我父亲追随太祖,为的是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。我父亲完成了前半句,立纲陈纪,或许我做不到;但救济斯民,我做到了!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,但南京城无数的百姓和守城的兵丁,他们活了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福祸避趋之!”李景隆又想起了昨天李云睿教他的一句台词。

    好一段慷慨陈词,让很多士子深受感动,没想到曹国公竟然是为了百姓,才忍辱负重。很多家乡饱受战火的士子,听了之后,更加深有感触。

    战争是要死人的,他不分你是好人还是坏人、大人还是小孩、男人还是女人。尤其河北、山东两地,历经四年战火,不能说十室九空、千里无人烟,说民不聊生绝不为过。

    作者题外话:萌新作者,求收藏、推荐、银票以及评论。感谢各位大佬支持!

章节目录

大明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锦衣卫佥事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8章 忧国忧民李景隆-大明公子爷,大明小公爷,一本书并收藏大明小公爷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