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朝,自由民可以通过拜师学艺成为工匠,虽然要受官府管制,但相对而言还是自由的。而贱民阶层的工匠一旦登记了匠籍,也就等于在脖子上了一副没有链条的枷锁,这辈子也难逃官府的掌握。

    也就在黄盛向两个老工匠传授技艺的同时,黄盛也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了唐朝的工匠制度,听完之后不由浑身都冒出的冷汗。万幸他是收服了卢政、张庶二人之后通过他们的关系来做这事,要是自己傻不愣登的真到大街上去征募工匠,岂不是自寻死路?

    带着历史硬伤的穿越小说害人呐!

    实际上,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,初定官品令时,太宗李世民便定下文武官共设六百四十三员,太宗即叮嘱重臣房玄龄说:“朕设此官员,以待贤士。工商杂色之流,假令术逾侪类,止可厚给财物,必不可超授官秩,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,同坐而食。”

    唐太宗此语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“杂色之流”,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,被继任者奉为祖训圭臬,并视为一项基本国策。到了高宗乾封二年(667年)二月,又颁布令称“禁工商不得乘马”,也就是工匠和商人不得乘马。

    再到文宗朝,重臣王涯奉敕详定诸司制度“约所司条件令式旧章,从俗酌宜,务遵中道”,并于太和六年(832年)上《准敕详定诸司制度条件奏》,就中援引《大唐六典》、《礼部式》、《卤簿令》的有关条文,说:“胥吏及商贾妻子,并不乘奚车及檐子……商人乘马,前代所禁,近日得以恣其乘骑,雕鞍银镫,装饰焕烂,从以童骑,骋以康庄,此最为僭越,伏请切令禁断。”

    王涯这个蠢货不仅重申高宗禁令,而且说明唐律中亦有明文规定商贾妻子不得乘奚车及檐子,严厉防止工商业者凭借资财以提高自己的地位。不过没过三年这个王涯就遭了报应,太和七年(833年),唐文宗任命王涯为宰相,进封代国公,食邑二千户。太和九年(835年)九月,王涯“奏致江淮、岭南茶法,增其税”。这项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,遭到人民的反对。同年十一月,“甘露之变”[1]发生,王涯仓惶逃出中书省,在永昌坊的茶肆被禁军抓获,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。他的全家遭诛灭,家产被没收,田宅入官。

    不过悲剧的是这王涯死后,哪怕距今已过了三十年,但他提出对工匠和商人加强管制的法令却是得以坚定执行,并且日益完善和严苛。就拿长安城内的工匠来说,主要实行的是匠籍制、团头火长制和市籍制。

    唐朝官府制定和实行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,为不同类型的人专立簿籍,不仅有为征收租庸调而立的均田户户籍,有为乐人及太常音声人而立的乐籍,有为征发徭役和色役而立的差科簿,也有为民间工商业者而立的匠籍。不仅民间工商业者立有专门的簿籍,即匠籍,而且法律上不准工商业者另入他籍,子弟要世袭匠籍。

    除了编制匠籍外,唐政府还有其他一些法规和办法。《新唐书》卷46《百官志一·工部》有云:“凡工匠以州县为团,五人为火,五火置长一人”,对工匠又按地区划分,并实行类似于府兵制的准军事编制。

    而且工商业者还要在官府登录市籍,市籍详细登录入籍者的所有财产,作为征收资产户税的依据,而且入籍者的身份卑贱,受到多种限制和歧视:其一,有市籍者的家属在均田名田上,不得按乡里百姓的标准名田,狭乡实际上无田可名,宽乡则要少于乡里百姓。这与政府关于所有工商业户授田的均田令条文相符。

    其二,有市籍者,政府要差以远役,若逃避远役,则有相关律令处罚定罪。后来虽有相对缓和的“每年旨条”作为补充法令,规定逃避远役不必按律令定罪,有些入籍者也可纳钱代役,但其中的匠户仍要被差以色役、差科,受政府操控的性质仍大致未变。

    其三,在入仕上,法律规定有市籍者同不入市籍的其他匠户、行商一样,均不得入仕为官。

    其四,在服饰方面,有市籍者同其他工商业者一样只得衣皂,不准越制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市籍制是与当时封闭的坊市制、市制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。通过市籍制,官府将入籍工商业者更加牢固地掌握在手,征收户税,差以远役,加以歧视。

    在得知了这些详细的信息之后,黄盛身上冒出的可就不仅是冷汗了,幸亏有张庶上下打点,要让他按着想当然的思路来办这事,只怕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。还好眼下这陈二和张禄都是张庶的家奴,在官方的匠籍上都已被注销,自然也就不再受官府的控制,仅是作为张家的私人财产而存在。

    虽然听出了一身的冷汗,但手中的活计却不能停下,这第一次调配的桂花香型的香料底液也是有如神助般的一次成功。这里需要说明一点,唐朝时玫瑰并不是什么代表爱情的高贵花种,华夏习惯把花朵直径大、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,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,可提炼香精的称玫瑰。更直白一点说,玫瑰在当时是属于“贱”花,决无可能被人用来求爱。

    所以黄盛制的香皂要想卖出好价钱,就绝对不能用玫瑰香味。而桂花就好很多,“桂”音通“贵”,桂花既贵花的意思,而香皂这种奢侈品也自然是只有贵人才用的起。

    而调配的原料中除了作为主味的桂花香粉外,还加入了少量的龙涎香和麝香,让香味更显诱人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黄盛让陈二和张禄重新调派了人手,将他二人的弟子学徒重新规制。经过一夜的冷却反应,三大锅皂基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皂化反应,变成了柔软的膏状物质,基本上已经当做肥皂来使用。

    黄盛让人将锅中的皂基全部舀出后,将锅底沉淀出来的沉淀液小心收好,实际上这些沉淀液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皂基,因为它就是传说中的甘油水溶液,经过浓缩和蒸馏后可以得到甘油,经过硝化便能得到**,**的用处非常之多,用它处理过的棉花就是硝化棉,可以用来……嘿嘿嘿![2]

    将锅底洗净后,将配置需用的皂基再次投入锅中,并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化开的泡花碱液,搅拌均匀后再放入香料底液后用文火收汁,最终就得到了一锅带着羊脂玉色泽的皂膏。让张禄拿出一早就让他做好的模板,将皂膏倒入,冷却后就得到了价值不菲的高级奢侈品——白玉胰子。

    不消说,以黄盛的神仙身份再加上神乎其技,这白玉香胰的卖相和品质自然是有万全的保证。但百密还有一疏,当他在锅中投入香料底液之后,浓烈的桂花香味竟然喷涌而出,不过片刻的功夫就从大宅院中逃逸而出,顺着偏西的北风传遍了整个永和坊,引得坊中的市井百姓纷纷停步侧目,鼻头抽动不止,猛嗅这来历不明的桂花香味。

    其时长安城中也种植有大量的桂花树,并且这**月间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,只不过黄盛调配出来的桂花香底添加了多种香料,所以香味自然异常的浓烈和奇异。也亏得长安人多以天朝上国的首都居民自居,虽然闻到了怪异而浓郁的桂花香气,却也没人闲得蛋疼想要找一找香味的源头所在,因此没多会这香味就随着西北风消散在长安城的上空。

    也怪长安城太大,而黄盛所在的永和坊又在长安城的西南角,如果他今天是在位于长安皇城正东面的长乐坊里放出这股香味,只怕不用一刻时辰便能让皇城里的皇帝老儿闻出味儿,留下一段佳话。

    对于这次生产安全事故,黄盛在心里微微自责之后,便让人去找张庶。一来是让张庶来看看新鲜出炉的白玉香胰,二来也是要他想办法在长安郊外找一处安全隐蔽,香味不容易散开的地方来做制皂工厂。

    这猛然香一次问题还不大,要是天天都有香味扩散出去,肯定要惹起有心人的注意,便还是自寻死路啊!

    日后这间大宅,便当做中转用的仓库和卢政手下的安保人员宿舍好了。

    当张庶和卢政二人联袂而来时,足足六大板的香皂已经完全冷却,取下模具上的挡板,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一版两尺见方的大皂块。也不用旁人开声,陈二拿着一早就听黄盛吩咐准备好极细铁线在皂块切割起来,将皂块切割成了三寸长两寸宽一寸高的小块。

    黄盛拿起一块轻轻捏拿,感觉硬度适中,又靠近鼻头闻上一闻,发现桂花香味有些浓烈了,应该是没有把握住适当的量,多放一些香底。最后又让人拿过一盆水来亲自洗用,这才确定是合格产品。

    而在黄盛检验香皂的同时,张庶卢政和一种工匠们则都是以无比崇敬和仰慕的眼神看着黄盛。见识过圣光术大能的自不用说,没见过的也因这白玉香胰而对黄盛五体投地。

    ****

    [1]:太和九年(835)11月21日,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宫紫宸殿和李训等人,试图诛灭宦官,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。随以观露为名,将宦官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,后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,结果李训、王涯、舒元舆、王璠、郭行余、罗立言、李孝本、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集团杀死,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,株连甚众。史称“甘露之变”。

    [2]:起点大神有令:不准教坏小孩子!

章节目录

怒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嬴无敌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【第10章】 白玉香胰 下-唐氏少年图片,怒唐,一本书并收藏怒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