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某欲见长乐县侯,还请小郎君带为引见。”

    长吸口气,摊坐在地上的林贝福起身,左手紧握右手拇指,右手四指并直,左手大指向上,小指指向右手手腕,行了个无比标准的叉手礼道。

    他的这副做派,令知道他昔日身份的孔安心底一跳,在不安的同时,隐隐也有几分受用,眼底不禁流露出几分虚荣。

    他敢发誓,他孔安活这么大,就没享受过这待遇!

    要是离开长安前,有人告诉他,刺史家的公子会对他执叉手礼,他一定一唾沫啐对方脸皮子上,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,自己什么身份,心底里能没点数?

    要说他假扮郎君游学以来,那更隆重的礼节也都接受过,可那是给他孔安的吗?是给他顶着的郎君那张脸,那个身份!

    孔安不聪明,偶尔还显得蠢笨,但也正因为他不聪明,所以,他从没肖想过借由这阵子假扮郎君的方便,去行什么不端之事,也因此,听到林贝福的诉求,看着他这副乖觉的模样,孔安不仅没被虚荣感冲昏了脑子,反而下意识地板起脸来,道:

    “昨夜的事,你又不是没看到!等我将消息送过去了,再说!某警告你,别耍啥心眼子!”

    说罢,他就转身出了屋门。

    昨夜的事,说的自然是他假扮郎君却遭人追杀。

    孔安脑瓜子不够灵活,但屡行起自己的职责来,那叫一个天青月白日月可鉴,就像当初元璐长公主与孔洛图赴洛阳寻慧明大师,令他看护郎君免遭人察觉异样一般,愣是在院子里瞪着眼盯了一上午,主子说要往东,他就绝不会朝西看!

    任凭林贝福挠到了他的痒肉上,也没能让这个一根筋的汉子拐上弯。

    天大地大,主子最大,啥子事都没他家郎君的命重要!就是他自个儿的小命都不成!

    可惜了……

    盯着孔安离去的背影,林贝福目光幽幽。

    他早就看出孔安绝非生于富贵的人,一个人的伪装一旦被揭露开来,那他的身上就俱是疑点。看他一时情急,连“我”的自称都蹦出来了,却在警告他时毫不含糊,可见是碰到了他的底线,再无商量余地。

    见个长乐县侯,居然……这么难!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“你在做什么?算术?”

    “不是,挑棍。”

    “那什么?”

    看着姜清跪坐在次厅的锦塌上,有条有理地摆弄着什么面前的两捧算筹,孔青珩不解,再次出声问道。

    《九章算术》看得再头大,再云里雾里,这算筹他总是认识的。眼前锦塌上明明是一堆竹木制的算筹,看姜清逐根摆弄分化为两捧的模样,分明就是在计算,嘴上却说什么“挑棍”,那究竟个什么玩意儿?新出的算术游戏?

    “你没玩过?”

    这时,姜清已经将其中的一捧算筹划分完毕,停下来手上的活,转头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。”

    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,孔青珩的目光依旧疑惑,耳后却是轻微有些发红,难道又暴露了他不学无术的本性?

    “唔,也是,你乃元璐长公主之子,这民间的小把戏,你没玩过也不足为奇。”

    闻声,姜清点了点头,倒是替孔青珩开脱了句,接着,又解释道:

    “民间童子嘻戏时,常将木头又或竹子劈成数根细木棍、竹签,而后握成一把撒下,木棍落在地上,便会呈现横七竖八地不规则重叠图样,两名又或多名童子一起,按先后顺序,尝试将木棍从散布的木棍堆中逐个挑出。

    规则是手与挑动的木棍都不得碰到其它木棍,否则判定失败。一人失败后,下一人继续,待整堆木棍挑捡完毕,以各自手上的竹签数定最终胜负。”

    “听上去倒颇有童趣,只是这似乎是竞比的游戏……”

    刚想说姜清自己和自己玩难道不觉憋闷的孔青珩,突然想起,某些文人雅士就喜欢拿雪水烹茶,用左右手对弈,称作什么修心,姜清是个江湖人,话本里那些江湖人不是更讲究什么修心武德?

    话到一半,他就又打住了,转而道:

    “你独自把玩,想来是别有一番滋味。”

    “呵。”

    不知是否看出了孔青珩的言不由衷,姜清轻笑了声,复又问道:

    “你见过辛隐王,他是个蠢人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

    孔青珩摇头。

    别说他见过辛隐王,就是不曾见过,他也能知道答案,没有一个蠢人能在丰朝地界儿上蛰伏五年,在那次金陵之前,硬是让六扇门、五谷司、整个朝廷连他的画像都没能描补出来,遑论抓捕。

    “离开扬州城时,你问某,江湖和朝廷哪个更厉害。”

    姜清把她面前的数筹收于身旁的锦袋里,起身下塌,走至厅中的胡凳坐下,示意孔青珩自便。

    “不错。

    当时你反问我:世上,只有被军队推翻的朝廷,哪有被一群江湖人推翻的?

    我又说:史上没有千年的王朝,江湖却是始终存在。

    你便答我:王朝与江湖都是人聚集在一块儿,都随着时间更替。

    某不解,于是……”

    孔青珩挪步至姜清对面的胡凳坐下,接过姜清递过来的茶水,人顿了下,姜清清冷的声音平静响起:

    “于是你便问:那辛隐王,为何要吸纳这些江湖势力。”

    孔青珩点了点头,接道:

    “你当时的回答是——我应当感到庆幸,如果他吸纳的不是江湖人而是军队,丰朝的太平日子就不在了,他的举动恰恰说明了丰朝内部的安稳。”

    孔青珩还记得当初听到这段话时的感觉,姜清回答得很好,也很有道理,但他不知为何,总觉得姜清避开了什么。

    此刻旧话重提,姜清是想说明什么?

    “你认为,辛隐王能一统江湖势力么,单论北方江湖。”

    辛隐王……

    想起那个一看就比自己聪明了无数倍的白衣青年,还有大理狱里甘愿为他奉献、视他如神明的陈昭,孔青珩觉着,或许人家真能成人所不能?

    如果只是北方江湖的话……

    “或许吧。”

    答过姜清的话,孔青珩提起手边的茶盏,抬手欲饮,却又想起已不知身在何方的媚三娘、马大爷,还有一面之缘的穷书生,以及那个他读了人家那么多的话本却见面不识香消玉殒的章娘子。这是个假的唐朝

章节目录

这是个假的唐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三岁哈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40章 问答(一)-这是个假的凹凸大赛,这是个假的唐朝,一本书并收藏这是个假的唐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